Facebook经常在拒绝广告发布或限制广告账户时,其解释中常涉及到规避系统一词。
而FB对于规避系统是如下解释:
广告不得使用非正当手段,故意规避我们的广告审核流程。其中包括试图使用技术手段掩盖广告内容或目标位置页面(落地页)。在此查看我们禁止的其他广告主行为。
总体而言,不能试图规避审核。那么,如何定义规避审核呢?
其一就是账户关联。
在现有账户因违反我们的政策而遭到停用之后,尝试创建新的广告账户和其他业务资产。
在多个业务资产中投放相同或类似的违反政策的广告。
如果Facebook严格执行这一规定,几乎所有广告都很难成功投放。在Facebook实行全面审查的时候,即便广告内容再清白,也可能被视为“有罪”。因此,对于广告规避行为的定义相当抽象。当你认为自己的广告完全合规,却仍然被认定为规避系统作用时,可以通过账户关联来解释这一情况。
其二是隐藏广告目标页面的技术,也就是cloak。
广告不得限制 Meta 评估广告中使用的目标页面的访问权限,例如通过伪装等。
有时候,即使你的安全页面十分明显,仍然容易被审查认定为规避系统。我认为,并不是大多数被认定为规避系统的广告都是因为使用了隐匿技术(cloak)。即便使用了隐匿技术的广告,在大部分情况下仍能正常通过审查;而在规避系统无法通过审查的时候,即便没有使用隐匿技术,也可能面临同样的结果。
即使没有账户关联,广告链接未使用隐匿技术,广告仍然有很大的可能性被标记为规避系统。因此,逃避审核的定义之一可能是指试图隐藏广告实际内容,也就是从素材的角度规避审核。
在广告文案中使用 unicode 字符或符号,意图混淆单词或短语。
在广告中模糊图片以规避审核流程。
而实际上…
发布广告时,初次机审往往较为随意,这可能导致误判的概率较高。执行规避政策可能是Facebook广告中最缺乏具体性的政策之一,因为它对广告素材提出相对更高的要求。即使广告在经过人工审核后得到通过,也不会清除账户的违规记录。这意味着,在新广告上线时,违规次数可能会继续累积,最终可能导致账户停用。
因此,建议大家在广告素材的选择上更加慎重,以尽量减少账户成本。